2020年4月26号 有时多云有晴
这是一次重读
不知何时,卡耐基被冠名心灵鸡汤之父
而鸡汤文则从指导为人处世之指南,变为堆砌名人名言和蛊惑人心小故事的代表
卡耐基本尊开创了这一独特的文体。它大致从浅显的故事开篇引入一个观点,再由无数类似的实例,有名人的,小人物的,各行各业从业者的,反复证明其放之四海皆准的特点。无数后辈以此模板撰文,曾经风靡美国的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最受美国家庭主妇欢迎的杂志)更将这种风格推广到了全民普及的传播度。似乎一夜之间所有人都学会了如何为人处世,连学生作文也以精妙的小故事加上友爱众生的立意为范文
这自然引起了那些以严谨写作和辩证思维为代表的群体猛烈攻击。很多批评的观点,有理有据。首先这类鸡汤文的立意太过简单,大致就是尊重他人,热爱生活,并无值得仔细玩味的深度和自己思考的余地。其次那些名人名言和小故事们,大多断章取义,只描述了为自己有利的那一部分事实,并混入了作者强行引导的逻辑联系。从艺术角度来看,这类文章更加不堪称之为文学。主题简陋随意,正文缺乏起伏,结尾留下的只有空白而非深思。这类参差不齐的洗脑文留下了一大群一知半解的读者,那种无法将所学应用于生活而产生实际效益的挫折感,加上与教育程度不高的家庭主妇们划清界限的迫切感,如洪流之势,将罪首卡耐基淹死在鸡汤中
《How to Win Friends & Influence People》 Dale Carnegie -1937
大学时初读,只用铅笔随便画了些句子
卡耐基并不是一个作家,他经营着一个人际关系的学校。这本他所写中文译名为《人性的弱点》的读物也不是什么人文作品,而是他培训学校的小册子。从文学角度来批判,赛先生觉得很没道理。既然有教你莎士比亚与内燃机原理的大学,那自也可有授你人际关系的学堂。唯一的难题是,谈何容易。
大众往往最反感的就是被人说教,最得意的莫过于好为人师,更何况是形而上学的为人处世。大部分的人际关系技巧,不论如何粉饰,目的难免终为获取利益。这些经验之学可能出自某位成功的政治家或者经商者,因其逐利的终点和操纵(manipulation)的载体,被Stephen R. Covey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一书中归纳为次要特质(Secondary Character). 而卡耐基的卓越之处在于他洞悉了那些对于构建成功职业与家庭生活的人性特点,并为培养一个健全的人格而去真诚地实践的重要性, 也就是首要特质(Primary Character).
他在“争论永无赢家”,“让每个人都喜欢你“, “记住TA的名字”里多次提到人们对获得尊重和突出自身重要性的热烈渴望,以至于一旦这类需求得到满足,成功竟只有咫尺之遥。以FB和PYQ为代表的社交网络之所以成功,并不是人们对信息的渴求,而是它们廉价化了大众获得关注的渠道。渴望被别人关注与认可的普遍性,卡耐基写此书时,马斯洛建立需求模型,梵高创作自画像,以及统计PYQ收到多少生日祝福时统统存在。不同的是社交网络以前,公开渲染这种成就是君主,艺术家,商界寡头的特权。而现在平凡人在给朋友关注的同时,回赞或也未来可期。这些人性的弱点,卡耐基90年前就发现了,并以此为线索将他们整理成册
他真是一个天才!
也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的这些发现后来都应用于自己的经营,在全美开办了无数讲座和会议。那些毕业的政商大佬们不少又将他们的成功经历归因于这些对人性的顿悟,不管是否真的如此,又或者只是运气,都成为了这本书里那些经典案例。至于为何有如此之多粗暴地堆砌,当你理解此书只是一本教你做人的培训手册,其目的就是为了不断重复,加强记忆后,也就不难理解了
初读时幼稚,没能理解书名的真正含义
重读时浮躁,没能反思自己干过的蠢事
我是这所学校的留级生,需要继续研修
Comments closed